2021版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DB43/T 2273-2021 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玉米种植的技术规程,详细解读了免耕生草栽培的方法和应用,该规程旨在提高玉米产量,保护土壤环境,推广可持续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也在持续优化。《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273-2021)的颁布,为玉米生产带来了新的技术指导,助力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DB43/T 2273-2021规程概述
《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玉米产区,该规程明确了玉米免耕生草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栽培技术要求
-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低洼积水,免耕生草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6.0-7.5之间,整地前进行土壤消毒,杀灭病虫害。
-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注重品种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
免耕播种技术
- 播种前准备: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提高发芽率。
-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化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 播种后管理: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
生草管理
- 选择草种:选择与玉米生长周期相匹配的草种,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
- 播种时间:在玉米播种前进行草种播种,播种量根据草种特性确定。
- 生草管理:定期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管理,保持草层高度在30-40厘米。
玉米生长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注意氮肥后移,防止后期倒伏。
- 灌溉: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和天气情况,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应用
- 提高产量:免耕生草栽培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玉米根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改善品质:生草覆盖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玉米籽粒饱满,提高品质。
-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免耕生草栽培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 保护生态环境:生草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
《玉米免耕生草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