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推广
《DB42/T 1817-2022 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规程详细解读了秸秆还田技术要点,包括秸秆处理、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实现油菜高效生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秸秆还田与油菜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对提升土壤肥力大有裨益,还能有效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解读DB42/T 1817-2022《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DB42/T 1817-2022规程概览
DB42/T 1817-2022《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的地方标准,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的生产技术,以提升油菜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规程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针对湖南省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的生产活动,涵盖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全流程。
生产准备
- 选地与整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厘米,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 秸秆处理:水稻秸秆收割后,需进行粉碎处理,长度宜控制在10-15厘米,粉碎后均匀撒施于田间。
-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油菜品种,播种前需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通常在水稻收割后20-30天内进行播种。
-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2.0公斤。
- 播种方法:采用机械化或人工撒播,确保播种均匀。
田间管理
-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10-15公斤,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
- 灌水: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
- 除草:采用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田间无杂草。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选用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
油菜成熟后,应立即收获,避免倒伏和落粒。
规程应用与效益
- 提升土壤肥力: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 提高油菜产量:油菜可缩短生育期,提升产量和品质。
-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秸秆还田油菜技术,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2/T 1817-2022《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农民朋友们应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