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50/021-2014标准解析,麻辣调料生产与质量控制要点
本标准解读分析了麻辣调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强调生产过程需符合卫生要求,原料选取、加工工艺、包装储存等方面需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众多调味品中,麻辣调料因其独特的风味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确保麻辣调料的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DBS50/021-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麻辣调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DBS50/021-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概览
DBS50/021-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是我国专门针对麻辣调料制定的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麻辣调料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确保其质量安全,该标准涵盖了麻辣调料的基本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等多个方面。
麻辣调料的生产要求
原料要求
麻辣调料的原料主要包括辣椒、花椒、大蒜、生姜、八角、桂皮等,根据DBS50/021-2014标准,原料需满足以下条件:
- 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污染;
- 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符合麻辣调料生产企业的特定要求。
生产设备要求
麻辣调料的生产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 设备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 设备应便于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 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生产工艺要求
麻辣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粉碎、混合、炒制、冷却、包装等环节,根据DBS50/021-2014标准,生产工艺需满足以下要求:
- 原料处理:去除杂质、清洗、晾干等;
- 粉碎: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粉碎设备,确保粉碎程度符合要求;
- 混合:根据配方要求进行混合,确保各原料比例准确;
- 炒制: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炒制温度和时间,确保炒制均匀;
- 冷却:炒制完成后,迅速冷却,防止变质;
- 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污染和变质。
麻辣调料的质量控制
感官要求
麻辣调料的感官要求主要包括色泽、香气、味道、口感等方面,根据DBS50/021-2014标准,麻辣调料的感官要求需满足以下条件:
- 色泽:呈红色或棕色,均匀一致;
- 香气:具有麻辣调料特有的香气;
- 味道:具有麻辣调料特有的味道,无异味;
- 口感:细腻、柔和,无颗粒感。
理化指标
麻辣调料的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灰分、酸价、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等,根据DBS50/021-2014标准,麻辣调料的理化指标需满足以下条件:
- 水分:≤10%;
- 灰分:≤5%;
- 酸价:≤5mg/g;
-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微生物指标
麻辣调料的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根据DBS50/021-2014标准,麻辣调料的微生物指标需满足以下条件:
- 细菌总数:≤10^5CFU/g;
-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霉菌和酵母菌:≤10^3CFU/g。
DBS50/021-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麻辣调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提升麻辣调料的质量安全水平,麻辣调料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麻辣调料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