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深度剖析及实战指南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解读与应用实践》是一份关于鲜食马铃薯分级的标准文件,它详细解读了分级标准,包括等级划分、质量要求、包装、运输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提高鲜食马铃薯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指导生产者和消费者。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深度剖析及实战指南,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解读与应用实践,农业现代化,第1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马铃薯作为关键粮食作物和蔬菜,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综合效益,规范马铃薯市场秩序,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

(图片: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解读与应用实践)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鲜食马铃薯分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0年发布实施以来,对鲜食马铃薯的分级原则、方法、质量要求、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升马铃薯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鲜食马铃薯的多样化需求。

分级原则与方法

分级原则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1. 按品种、成熟度、形状、色泽、病虫害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级。
  2. 确保分级过程不损害马铃薯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3. 避免人为损伤和污染,确保马铃薯的卫生安全。

分级方法

  1. 品种:根据马铃薯的品种特性进行分级。
  2. 成熟度:根据马铃薯的生理成熟度,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等级。
  3. 直径:根据马铃薯的直径,分为小、中、大三个等级。
  4. 形状:根据马铃薯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长形等。
  5. 色泽:根据马铃薯的表皮色泽,分为白皮、黄皮、红皮等。
  6. 病虫害程度:根据马铃薯的病虫害程度,分为无病、轻病、重病等。

质量要求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对马铃薯的质量要求如下:

  1. 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腐烂。
  2. 表皮色泽正常,无斑点、裂纹、破损等。
  3. 肉质新鲜,无异味、无变色。
  4. 马铃薯的形状、成熟度符合分级要求。

包装、运输和储存

  1. 包装:马铃薯应采用透气、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标识应清晰、完整。
  2.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日晒、雨淋和碰撞。
  3. 储存: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避免高温、高湿和光照。

实际应用中的实践

  1. 企业应用:《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已被众多马铃薯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政府:政府部门依据该标准对马铃薯市场进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3. 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了解分级标准,选购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马铃薯产品。

《DB43/T 555-2010 鲜食马铃薯分级》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马铃薯产业整体效益、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标准执行力度,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