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DB50/T 1197-2021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引领新篇章
《DB50/T 1197-2021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紫苏气候品质评价,为紫苏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产品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紫苏,这一拥有悠久种植历史和丰富药用价值的作物,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紫苏种植,提升紫苏产品的品质,促进紫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50/T 1197-2021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展开论述,探讨其对紫苏产业的影响及深远意义。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概述
《DB50/T 1197-2021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技术规范,旨在为紫苏种植者、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气候品质评价体系,该规范明确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指标、方法、程序和结果判定等内容,对紫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指标体系
《DB50/T 1197-2021》建立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品质特性三个方面,生长环境指标包括土壤、气候、地形等;形态特征指标包括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等;品质特性指标包括紫苏油含量、挥发油含量、抗氧化活性等。
评价方法
规范明确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实地调查主要针对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样品采集要求采集不同生育期、不同区域的紫苏样品;实验室分析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评价程序
规范规定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程序,包括样品准备、检测、数据处理、结果判定等,样品准备要求对样品进行编号、记录相关信息;检测过程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判定则根据评价标准对样品进行等级划分。
结果判定
规范明确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结果判定标准,将紫苏气候品质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等品要求生长环境良好、形态特征优良、品质特性突出;良等品要求生长环境较好、形态特征较好、品质特性较好;中等品要求生长环境一般、形态特征一般、品质特性一般;差等品要求生长环境较差、形态特征较差、品质特性较差。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的意义
规范紫苏种植,提高产品品质
《DB50/T 1197-2021》为紫苏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气候品质评价方法,有助于指导种植者根据紫苏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和种植技术,从而提高紫苏产品的品质。
促进紫苏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紫苏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紫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紫苏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紫苏产品
通过气候品质评价,消费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紫苏产品的品质,从而选择优质的紫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推动紫苏产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紫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紫苏种植者、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DB50/T 1197-2021 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紫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范,推动紫苏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