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新标准DB42/T 1840-2022发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DB42/T 1840-2022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规范灰树花栽培技术,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灰树花产业升级。
灰树花,亦称云芝,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备受瞩目,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灰树花产业亦迎来了迅猛的发展,为了规范灰树花的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为灰树花种植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DB42/T 1840-2022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灰树花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全面规定了灰树花栽培的技术细节,包括栽培环境、菌种选择、接种方法、培养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升灰树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栽培环境
- 选址:灰树花喜湿润、凉爽的气候,适宜在海拔500-1000米、年均气温10-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的地区进行栽培。
-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 环境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夏季气温超过30℃时,需采取遮阳、喷淋等降温措施。
- 湿度:生长适宜湿度为70%-85%,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影响其生长。
菌种选择与接种
- 菌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良菌种。
- 接种方法:采用穴播法或覆土法进行接种,确保菌种与基质充分接触。
培养管理
- 基质准备:选用适宜的基质,如锯末、稻壳、玉米芯等,并进行消毒处理。
- 接种后管理:保持基质湿润,适当遮光,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 出菇管理:菌丝长满基质后,适当提高温度和湿度,促进出菇。
- 采收与分级:选择菌盖直径2-5厘米、菌柄长度10-15厘米的个体进行采收,分级后包装、销售。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灰树花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等,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定期喷洒杀菌剂。
- 虫害防治:灰树花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等,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为灰树花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灰树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规程进行灰树花栽培,以实现灰树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