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GCML 479-2022,青笋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竹笋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关键指南
《T/QGCML 479-2022 青笋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为竹笋产业提供品质与效益提升的关键指导,旨在优化栽培技术,推动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竹笋产业的迅猛发展,竹笋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青笋竹笋的栽培技术,提升竹笋的品质与产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正式发布了《T/QGCML 479-2022 青笋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规程背景
- 竹笋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竹笋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统计,2019年竹笋产量高达800万吨,产值超过200亿元。
-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竹笋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优质竹笋供不应求。
- 传统栽培技术存在不足:我国传统竹笋栽培技术存在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制约了竹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 产地选择:根据青笋竹笋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确保竹笋的品质和产量。
-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青笋竹笋品种,如麻竹、雷竹、毛竹等。
- 林地准备:合理规划林地,进行土壤改良、施肥、排水等基础工作,为青笋竹笋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栽植技术: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时间,确保竹笋的产量和品质。
- 管理措施:加强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青笋竹笋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 收获与加工:掌握适宜的收获时间,确保竹笋的品质,对收获的竹笋进行分级、包装、储存等加工处理,延长其保质期。
- 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青笋竹笋的质量安全。
实施意义
- 提升竹笋品质: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青笋竹笋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材的需求。
- 保障产量稳定:规范栽培技术,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竹笋产业的影响,保障产量稳定。
-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竹笋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竹笋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保障食品安全:严格执行规程,确保青笋竹笋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T/QGCML 479-2022 青笋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竹笋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应共同努力,将规程落到实处,为我国竹笋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